真空電阻爐的冷卻形式有兩種: 隨爐冷卻和強 制冷卻。前者冷速較慢,對生產效率影響較大,用于 特定的場合; 后者是充入惰性氣體后,通過風機換熱 器等組成的氣冷系統(tǒng)實現(xiàn),用于提高生產效率,應用 范圍較廣。特別對于氣淬爐而言,設備的冷卻速度 決定了設備的使用性能.冷卻過程需要進行的熱交換總量包括工件釋放 部分和隔熱層蓄熱部分。前者屬于有效載荷部分, 是無法改變的; 后者屬于附加部分,是可以在設計中 調整的。這也是在加熱室隔熱層設計過程中需要去 綜合衡量的,太厚的蓄熱層不僅增加加熱過程中的 能耗,更重要的是會增加冷卻時的負荷。
冷卻時電能的消耗主要來自冷卻風機,根據(jù)不同 工況合理的配置風機功率,是該環(huán)節(jié)節(jié)能設計的關 鍵。對于退火爐這樣的工況,對冷卻速度要求較低, 應配置小功率的風機。由于功率小,對設備的總能耗 影響也較小。而對于氣淬爐這種依靠強大的冷卻系 統(tǒng),達到速冷效果的設備而言,風機配置必須合理。 風機工作時有流量和全壓兩個參數(shù),風機功率 與風量和全壓均成正比。當功率一定時,增加風 量,就必須減小全壓; 增加全壓,就必須減小風量。 此外,風機功率還與另一個參數(shù)有關—氣體密度,氣體密度與全壓成正比關系,因此,它與功率也成正比 關系。在風機工作中,全壓是用于克服風道阻力,保 證循環(huán)得以完成的; 流量則是實際作用于工件,進行 冷卻的。根據(jù)不同工況選擇適合的冷卻風機是需要 設計人員重點考慮的。
真空電阻爐設計中,在保證有效裝料空間的條 件下,采用盡可能小的加熱室的外表面積,這也可以 減少熱損失。在溫度固定的條件下,從加熱室外壁 損失的熱能與外壁面積成正比,減少該面積可減少 熱損耗。當然,這不能以犧牲有效空間為代價。 在保證功能的前提下,采用緊湊型設計,縮小爐 內部件尺寸,進而縮小爐體尺寸,可降低抽真空的能 耗。較小的真空室抽到需要的真空度用時更短,或 可以采用較小的真空機組。此外,較小的真空室在 同等壓力下,可節(jié)省惰性氣體的用量。對于同樣長 度的圓筒形真空室,直徑減小 100 mm,容 積 減 小 10% ~ 20% ,相當于抽真空的負荷和惰性氣體用量 減少了 10% ~ 20% 。 在需要連續(xù)作業(yè)的情況下,采用加熱室和冷卻 室分開的雙室結構。工件加熱完成后,通過爐內機 構從加熱室轉移到冷卻室進行冷卻。冷卻系統(tǒng)減少 了加熱室隔熱層蓄熱部分的冷卻負荷,并且冷卻室 的風道較短,阻力小,冷卻能耗可大幅降低。同時, 加熱室的蓄熱還可用于下一爐次,減少下一爐加熱 的電能消耗。因此,雙室爐或可實現(xiàn)半連續(xù)、連續(xù)生 產的多室爐,能效非常高,是值得推廣應用的。
在真空電阻爐設計中,制定技術方案要符合實 際工況要求,避免不經計算的盲目跟風,避免通過簡 單提高配置來換取所謂的競爭力的思想。將節(jié)能意 識、成本意識貫穿于我們的設計工作當中,落實到設 計工作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。通過合理的真空系統(tǒng)配置,選 擇適合的隔熱層結構,采取一些熱屏蔽措施,選配合 理的風機參數(shù),對爐內部件進行優(yōu)化設計等等舉措, 對降低設備的整體能耗都會有所貢獻。當每個環(huán) 節(jié),每個舉措的節(jié)能效果都發(fā)揮出來的時候,我們會 發(fā)現(xiàn)設備的整體能效水平會有明顯的提升。此外, 能效較高的多室爐值得相關的科技工作者和生產企 業(yè)去研制開發(fā)、推廣應用。